招研网首页 > 考研资讯 > 院校专业 > 正文

冷门学科不应“冷”对待

点击数:3819 发布时间:2025-07-02 收藏本页

阅读正文

冷门学科不应“冷”对待

  要加强科学普及,让社会认识到这类学科的重要程度,改变大家对于这类冷门学科的怎么看,让冷门学科人才得到社会的常见认同,使其拥有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价值相适应的社会地位。

  伴随夏天的脚步渐近,高考考试也进入了倒计时阶段。除去探寻考试前成绩能否再有突破的诀窍,考生和父母考虑的另一问题是专业的选择。

  在厚厚的一本专业目录中,有一些学科专业深受学生父母喜爱,是当之无愧的热点专业。还有一些则颇受冷落,选择考试报名之人寥寥无几,自然就成了冷门专业。但,这类冷门专业真的就这样不受青睐?是哪些原因让这类学科遭到冷遇?大家到底该怎么样看待这类所谓的冷门学科?一直从事古生物学研究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校长王练习以他所从事的学科为出发点,为大家道出了他的理解和考虑。

  学科冷门不代表其无关紧要

  《中国科学报》:据悉,你所从事的古生物学专业考试报名之人并非不少,可以说是一门“冷门学科”。对此,你怎么样看待?

  王练习:第一,大家应该弄了解古生物学到底是一门什么性质的学科。古生物学既是一门探索生命起源与演化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地质学奠基性的基础学科。大家都知道,地质学科本身与人类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尤其是目前,在国内人口海量、自然资源有限、环境重压大的近况下,进步地质学对于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非常重要。

  古生物学虽然能算作一门冷门学科,但在服务地质学、地球科学等方面,它却发挥着基础性用途。所以,大家不应该由于选择从事该门学科研究的职员不多,就忽略其所具备的不可替代性。

  《中国科学报》:你能具体说明一下,古生物学的重要程度体目前那几个方面吗?

  王练习:古生物学的有关研究,第一可以揭示生命的由来和演化规律,指导大家科学地辨识地质时期、生命演化过程。此外,它还可以为地球历史研究及其它地质学分支学科研究提供一个相对的时间和空间格架。一个科学适当的时间与空间格架,对于地质学研究来讲是尤为重要的。这也就意味着假如没古生物学,地质学就会失去在时间与空间上的断定依据,也正是从这个角度上说,古生物学可以被看做是地质学奠基性的基础性学科。同时,它与地球科学的关系也十分密切。

  正如之前所说,现在国内资源有限、环境重压大,这是一个基本国情。在此国情下,大家更应该看重地球科学,而与之具备直接关联的古生物学自然也应得到相应关注,并提升其研究水平。

  冷门学科需要社会认同

  《中国科学报》:在你看来,之所以会出现如古生物学如此的冷门学科,其背后是什么原因有什么?

  王练习:在我看来,古生物学之所以成为冷门学科,并非由于考生对于这门学科不有兴趣。恰恰相反,诸如古生物学、考古学这种的冷门学科,其实很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譬如,恐龙就是古生物学研究范围,相信这是不少人的兴趣点所在。

  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古生物学依旧成为冷门学科。我觉得第一是由于不少地矿部门将它当做了一种可有可无的学科,在地质制图中忽视了古生物研究。譬如在地质行业中,地质架构专业和古生物专业在实质上是具备非常大相似性的,它们只不过是不一样的分支学科。但尽管这样,一名学习古生物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所受看重的程度,却远远不及前者。古生物学的这种被淡化、被漠视的现象,是致使其成为冷门专业的主要原因。在地质制图中弱化古生物学研究,已经致使地质制图研究水平的降低。

  《中国科学报》:你能否详细讲解一下,你所提到的“被漠视”和“被淡化”体目前那几个方面?

  王练习:所谓漠视和淡化,事实上就是指在社会层面上对于这门学科的不重视和不认同。这体目前方方面面,譬如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待遇问题等,这类都是非常现实的问题。

  在学生对于自己专业的选择中,就业是尤为重要的一个参考原因。在这样的情况下,古生物学专业就成为了一个“不温不火”的存在。每年都会有学生考试报名,但每年的研究生数目都不多。更要紧的是,不少考试报名古生物专业的学生,不是基于自己的兴趣和对该专业将来前途的认同,而只是由于自己分数问题。

  出现这样的情况,其缘由就是古生物学毕业的学生工作时收入不高,考虑到将来进步,不少人对如此的专业便敬而远之了,这就非常难凝聚一支稳定的人才队伍。当然,我也能理解学生们的顾虑,毕竟保持基本的温饱、养家糊口,对于一个成年人而言是尤为重要的,然而现实却非常让他们备受打击。

  事实上,这种情况远远不止出目前古生物学研究中,其他不少冷门学科也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然而其次,这类冷门学科中,不少都是国家特别需要的。譬如考古学研究,在国内如此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历史古国,这门学科的重要程度是不言而喻的。然而,从事考古的工作和研究,总是意味着要甘受清贫。这样的情况下,除非对此很热爱,不然,还有哪个想主动为这门学科的建设捐躯呢?

  给予冷门学科应有些尊重

  《中国科学报》:那样在你看来,对于像古生物学如此的虽是冷门,却无比要紧的学科,社会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它?

  王练习:不少人都了解,地质学工作者需要长年累月地奔波在野外,甚至是新年都要在野外进行观测。大家的工作固然辛苦,但这也是大家的天职。既然选择了如此的工作,就应该义无反顾地捐躯其中。然而,如此的选择完全是个人意愿,一个人也完全可以选择不做这样辛苦的工作。但在国家层面,就应该考虑给予地质学研究相应的保障。

  事实上,在新中国建设的早期,国家对于从事冷门学科和艰苦行业研究工作的人才是有打折保障的。现在不少此前的保障都慢慢降低了,相信在这背后是有着有关部门的通盘考虑的,但在我看来,大家至少不应该叫人感觉“哪个学了这类专业,哪个就变成了‘倒霉蛋’,只能一生清贫”。对于那些由于兴趣和志向主动进入冷门学科的人,社会应该予以认同甚至嘉奖。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强调要“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同时指出要“做好地震、气象、地质等工作”。作为基础性学科,古生物学与其他冷门学科同样也应得到应有些看重。然而,目前国内对于基础性研究的看重程度仍显不足。需知,中国是一个大国,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范围不可以过分依靠于海外,有关范围的研究水平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要紧标志。这就需要大家进一步加大基础性学科建设,包含人才培养、师资队伍、课程设置等都要认真考虑,努力提升。

  总之,面对目前冷门学科的整体近况,国家应该主动平衡学科框架,社会也应该给予冷门学科及其人才应有些尊重和认同。

  《中国科学报》:你提到了现在古生物学人才队伍稍显不足。那样,你觉得在这方面,大家该怎么样做什么具体工作?

  王练习:冷门学科的队伍未必要片面地追求规模,但必须要维持稳定数目的研究队伍,毕竟无人才就不会有高水平的研究。因此,大家应该格外小心对冷门学科后备人才的培养。

  在我看来,大家的当务之急就是要调整好学科构架,国家需要看重冷门专业的整体学科建设。依旧以古生物学研究为例,目前国内在这一范围的研究实力在世界范围内是非常强的,然而一旦出现后继队伍人才的匮乏,现在这种研究态势就非常难再保持。

  另外应该注意的是,诸如考古学、古生物学如此的冷门学科,其生产物总是是以公益商品的形式存在。既然这样,社会就有义务为此而“买单”。换言之,对于某个社会个体而言,是不是学习古生物学并无关紧要,但假如社会整体缺少了古生物学研究,其影响却是巨大的。既然社会需要如此的冷门学科,就应将它放在要紧的地方上,就应该认同该学科研究职员所做的工作。

  正由于这样,在平衡学科框架的同时,国家应格外看重这类冷门学科学生在毕业后的待遇,并给予其肯定的打折政策。同时,要加强科学普及,让社会认识到这类学科的重要程度,改变大家对于这类冷门学科的怎么看,让冷门学科人才得到社会的常见认同,使其拥有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价值相适应的社会地位。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冷门学科的吸引力,防止出现后继乏人的困境。

考研网,为考生提供考研时间,考研报名,考研培训辅导,院校专业信息,考研准考证打印,考研分数线,考研成绩查询,考研复习资料,考研复试调剂,考研真题下载以及线上考研辅导课程学习。

Copyright(c)2018-2025 招研网(https://www.gdgse.com/)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127099号

招研网(https://www.gdgse.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