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专访:大家喜欢立体丰富的学生
访外交学院张翠珍老师
题记:《求学考研》复试体验计划活动的第二站为外交学院,本刊特别邀请了外交学院的张翠珍和万霞老师,请她们为广大考研学子回顾复试,畅谈读研,她们期望看到一个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学生,由于每个人都要有多面的自我,才能更好地追求生活和工作学习的平衡。
又是一年复试时,当你专注的只是研究生复试的时候,你会忽略除去复试本身以外的更要紧的东西。研究生学习意味着一段新的学习经历,而在你进入的前一阶段,你都做了哪些筹备,是什么样的一种学习状况?正如外交学院经济系张翠珍老师所言,大家喜欢的是学生将念书作为一种生活方法。马上迈入研究生的你,如果是在本科已然有了如此出色的品质和好的习惯,相信你会无往不胜。
念书是最宝贵的生活方法
《求学考研》:不少同学觉得,考研复试和笔试差不多,只须学好复试参考书目就能了,你对此有什么怎么看?
张翠珍: 我不认可以上怎么看,我觉得应该将念书作为生活的一种习惯,而不是只局限于复试的这类参考书目。无论是学什么专业,这都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在兴趣中慢慢地拓展学习,才能在念书中去看不一样的生活,丰富我们的学识和生活。无论是理工科还是文科,都要树立一个爱念书的学习态度,正如古龙所说的,一个爱笑的女子不会运势太差。同理,一个爱念书的人不会差到哪儿去,只能愈加好。念书中有不一样的生活,而不是局限于我们的专业。让念书成为一种生活的生活方法,这才是大家考研、生活,最宝贵的一种方法。
《求学考研》:那样复试在考查专业常识以外,是不是还会考查学生的其他方面?能否具体说明?
张翠珍:大家在复试时除去学生的专业学习成绩,还会考查学生的某些特质和喜好。
大家有一个看法,就是一个人的兴趣和思维不可以由上学来单线决定。教育能改变一个人,这是毋庸置疑的,而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动态的学习中,社会也会比较有活力。这是相互影响的,一个人的特别之处不是躯壳的美丑,而是对社会的贡献是大是小,在于头脑,由于思想是可以传承的。
大家喜欢丰富立体的学生。一个人需要丰富我们的生活,要分了解生活的现实和理想。要有一个追求生活的自我和一个理想的自我。工作、学习是生活的一部分,理想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大家期望看到一个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学生,每个人都要有多面的自我,多角色的自我,才能更好地追求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平衡。
《求学考研》:复试时,你重视学生的笔试分数吗?假如一位学生的笔试成绩非常高,但面试时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你会招收如此的学生吗?假如一位学生的笔试成绩排名靠后,但面试表现突出,你又怎么样看待?
张翠珍:这里涉及到一个招收学生的程序问题,有时不是导师想招什么样的学生就能招到什么样的学生。对于笔试分数,由于涉及到专业和政治英语等每个方面,考试分数高的话,有很多方面,基础好,考试状况好,考试能力强,这都表明学生在某一方面非常突出,是很值得一定的。面试中,更重视的是学生的反应能力,当大家丢给学生一些问题,期望他会关注现实问题,提源于己的怎么看,而不是背书本上的东西,脑子里只有书本上的条框。
假如面试时表现不好,对于录取是要权衡一下的:为何面试不好?这类多方面是什么原因需要考虑进来,总体而言,录取需要结合面试成绩和复试成绩。因此在筹备的时候,不要由于自己笔试成绩高就不看重面试,或者由于笔试成绩低就妄自菲薄,其实对所有人,对于过了线,都是处于一个新的起跑线上。每个过程在考研中都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努力一步步走完,不轻言舍弃,才是成熟的处置态度。
要敢想敢说,舍弃功利
《求学考研》:作为导师,你在复试时最重视学生哪一点的素质?或者说,哪种学生更容易得到你的喜爱?
张翠珍:作为导师,最想看到的就是学生拥有一种快乐学习的态度。
具体而言,基础扎实,有独立头脑的学生最易崭露头角。大家重点考察学生有没独特的思维,对一个现象是不是能进行剖析,并能在原有入门知识上表达了解,逻辑思维能力强。譬如大家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就期望他能就社会热门问题发表我们的怎么看。敢于表达,充满自信,不要害怕权威,敢想,并有信心捍卫我们的看法,如此的学生老师一般是比较赏析的。
在日常,不少同学培养了一个顺从的习惯,这是非常可怕的。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风韵是需要坚持的。不要由于感觉自己常识水平不高,就不敢表达我们的看法,要培养一种敢想的思维,然后有条理表达,并在此基础上调动自己所学的常识,从而捍卫我们的看法。如此的学生最受导师们的喜欢,当我看到如此的学生,就会欣喜若狂。
《求学考研》:大家注意到,在复试时不少导师喜欢问学生是不是看过专业原著,但现在的状况下,同学们的学习大多只不过停留在教程学习方面,你怎么样看待教程和学科原著?同学们该怎么样来把握两者?
张翠珍:教程是社会中被认同的、主流的东西,是在社会进步中广为流传并慢慢成为主流认同的思想。但在专业或者社会范围,还会有很多处于90后状况的书本存在,这类原汁原味的思想都需要大家去挖掘。在这个挖掘过程中,也会加深对专业的理解,并能发展我们的专业视线。
《求学考研》:不少同学在大学期间极少接触原著,或者原著大多比较枯燥,同学们不了解怎么样去阅读,你对此有哪些好的建议?
张翠珍:原著的阅读可以采取一种探索和顺藤摸瓜的办法。有时在阅读其他书本的时候,大家总是会见到很多对专业经典原著的引用。此时,在兴趣的基础上,大家要弄了解对原著的引用是怎么样产生的,因此追查原典时,假如单纯地念书,会比较枯燥,如果是携带问题有意识地去阅读,好了解出处的来龙去脉,看看别人的引用是不是都符合原著语境,从而加深对原著和别人看法的理解 。
阅读原著给大家的就是一个考虑的思路,知道历史,对社会现象做出一个适当的评判。譬如马克思的《资本论》,你在阅读原著时,即便在今天,你也不能不惊叹他长远而深刻的洞察力。因此大家在现实的学习中,不要放太多的功利心进来,不要每读一本书就企求能从中得到一个具体实在的东西,由于对一本书的理解也需要生活和工作阅历的沉淀。本科时读《资本论》和现在我的重读相比较,就会发现生活给予我们的东西对于阅读原著的重要程度。平和开心的心态和时间的累积是非常重要的。
当你放手功利的思想时,总是会得到更多,极少有学了一本书之后会立刻有用的东西,念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大家要放平阅读期待,才能拥有更多的收成。
轻松上阵,展示自己最棒的一面
《求学考研》:面试时有些学生非常紧张,甚至在开始时有同学回答的时候答非所问,你对此有什么建议?
张翠珍:面试的时候绝对不要紧张,大方、放松点,换位考虑下,复试老师又不是凶神恶煞的制裁者,大伙都是从学生走过来,老师不是要为难学生,而学生应该有强大的自信心,不卑不亢,你是来复试的,又不是要有求于哪个。
克服紧张的办法就是自信从容地展示自己,不要带太多功利谄媚的思想。譬如在自我介绍这个常设环节中,要简洁立体地表现自己,突出重点讲我们的学业表现,与在读研究生时想要的方向等。
《求学考研》:在同学复试时,假如碰到自己不熟知的问题,或者问题困难程度超越本人所学会的常识范畴,你感觉学生该怎么样来回答这类问题?
张翠珍:每个人都会碰到自己不熟知的问题,面试的老师会理解。每个人侧重点不同。老师也不会由于你一个两个问题没回答出来而否定你。因此,复试事前筹备需要充分,但在复试的时候放松心态,平和一点,维持一个恒定的状况,不要让我们的欲望表面化,来复试是期望展示真实的自己,把自己最棒的一面表现出来,勇于平和地表达源于己的看法才是要紧的。
假如确实对老师所提的问题一点都不了解,可以诚实地说,需要换一个问题。如果是知道一点,就把了解的讲出,然后寻求老师的指导和提示。总之,回答问题时需要真诚,不要胡说八道,不懂装懂。
要树立一个观念:出现不会回答的问题是常见的,也是正常的。